其恒星乃是一颗暗红色的小恒星。
之所以说它小,是因为这颗红色恒星的质量只有太阳的31%。
这就造成了其向外散发的光热要比太阳低上很多,以至于从远处看过去,这颗恒星就是一颗小小的暗红光点。
或许也正是因为其质量过小的缘故,这个恒星系内的行星也就只有3颗。
其最外面是一颗比海王星还要小一些的气态行星,其体积大约是蓝星的43倍。
第二颗行星则是一颗位置较为合适的岩质行星,其体积大约为蓝星的0.28倍,比火星要大一些。
最里面那颗行星则是蓝星体积的0.07倍,和水星差不多。
至于NS恒星系外围的陨石圈也就只有一层,也要比太阳系外的柯伊伯带小上很多。
王大新在抵达这个恒星系后,第一时间就朝着这个恒星系内各部分释放了1000颗微型探测器。
这些微型探测器是利用小型运输舰的空间折叠跨越器直接空投到恒星系内各位置的。
毕竟这样的安全性更高,唯一的缺点就比较消耗能量。
但这也是拓荒计划里明确要求施行的。
毕竟王大新并不是一支舰队,他只是一个孤立无援的民间拓荒者。
如果不确定这个恒星系内的情况和安全问题,就贸然闯进去。
遇上危险,他穿着神农1型单人武装是能够逃脱的,但这次拓荒就很可能失败。
微型探测器出现在指定位置后就环绕恒星开始运动,扫描着四周的环境。
其中的探测重点自然就是那三颗行星。
很快,微型探测器探测到的信息数据就不断回馈。
由于这个恒星系没有主控光脑,是一个尚未拓荒的恒星系,其所有信息数据就只能够由小型运输舰的主控光脑来进行分析。
没多久时间,王大新面前就由主控光脑投放了一幅三维数据图。
其上显示了这个恒星系内的各种数据。
被命名为1号行星的气态行星没有发现生命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