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万两千个蛋白质机器人的溶液通过直接针刺的方式,输入到了小白鼠的胰腺位置。
在程序的控制下,这些蛋白质机器人从进入位置开始,就对附近的癌细胞发动了攻击。
等了数分钟,小白鼠就不太安详的咽气了。
很显然,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
随后赵小侯就将小白鼠从玻璃皿里取了出来,亲自动手解剖,将小白鼠的胰腺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测。
观察的结果,让赵小侯皱起了眉头。
小白鼠的癌细胞基本上被清理干净了,但健康的胰腺细胞也被破坏了很多。
一处胰腺主动脉血管破裂,这也就是导致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程序控制的蛋白质细胞还不能识别癌细胞,导致一部分健康细胞受到破坏。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英楠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才睡觉。
但进程很不顺利。
因为想要让蛋白质机器人识别癌细胞,是很困难的。
毕竟蛋白质机器人是依靠程序发射脉冲电信号来驱动的,其没法在接触到细胞的时候对程序进行反馈,因而就没办法识别细胞。
李英楠修改程序也就只能做到根据CT照片,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蛋白质机器人对癌细胞杀灭。
但CT照片也不可能精准到细胞层面去。
说白了,CT照片就好似地图,程序根据地图上的癌症病灶操纵蛋白质机器人对该区域的细胞进行打击。
在这个前提之下,CT照片所显示的癌症病灶能够精准到什么程度,那么蛋白质机器人才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因而现在李英楠能够调整的就是让程序能够最大化识别CT照片上的病灶。
但这个也无法改变蛋白质机器人误伤到健康细胞的事实。
当然,赵小侯是有这个识别技术的。
实际上,只需要在蛋白质机器人外壳上结合一个能够识别温度差异的蛋白质配件,那么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