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变更壮丁户籍,释放壮丁的人身关系,通过天津地方政府"开户"更改为自由人身份。其后可通过赎买获得土地,或者由皇庄对这些壮丁进行土地租赁或分包制度。"
"此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皇室的管理支出,能提高皇室一定的经济收入。"
"并且此举能够大大改变皇室在于民间百姓对于皇室的既定形象,在知识分子、维新派甚至部分革命党人中,会赢得巨大的同情和赞誉。"
"有可能为皇室重塑一个开明、进步的政治形象,赢得巨大的道德声望和潜在的政治资本,甚至改变皇室在民国的定位。"
"但无法避免袁世凯通过民国政府以及各地官员对皇室资产进行干预,而且皇室所得的经济收益,不能如承包给洋人经营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更加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裕皇太后叹了一口气,"只有这两种方法吗?"
"其中各有利弊,那醇亲王你是如何考量?"
"回禀皇太后,这两种方案况且并未真正实行过,是否能够符合皇庄的现实情况,尚未确定。"
"不过奴才想的是既然都要改革,不妨两种方案都试一试。总能分出好坏。"
"如果能够决出优劣,为皇室获得稳定的收入。那么皇室就应该加大投入铁路、矿业、纺织、金融、传媒等新兴行业,转型为西方国家所说的大资本。"
"不过这也只是奴才与皇帝私下的遐想罢了!"
隆裕皇太后微微掩面一笑,皇上与王爷可真敢想。若真是如此,哀家当真是对得起列祖列宗。
"那醇亲王你到天津之后,就全权委托给你实施了。"隆裕太后随后郑重吩咐道。
"奴才谨遵皇太后旨意,定不辜负皇太后信任。"
"太后娘娘,"载沣神色坚定,"奴才此去,定会尽最大努力保全皇室的资产。待清丈局核定完最终土地资产后,奴才便常驻天津,对皇庄土地进行重新梳理,规划合理的用途。"
"若有庄头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甚至损坏皇室声誉财产的,一律严加处置,绝不姑息。"
隆裕皇太后放下册子,目光中流露出欣慰之色:"好,好啊。醇亲王能想到这些,哀家再也没有什么不放心了。"
载沣继续道:"不仅如此,奴才还打算趁着此次机会敲定此前皇室商定在天津投资开设实业工厂之事。"
"天津乃通商口岸,商业繁华,若能开办工厂,不仅能增加皇室收入,更能做到真正的开源节流。"
"奴才已命人考察过,天津的纺织、面粉、榨油等行业颇有前景,奴才打算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各个国洋行订购生产机械。"
"实业工厂……,好,此前皇帝就提议尽早投资实业工厂。"隆裕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期许,随即转为赞许,"皇帝能想到这一步,真是难能可贵。哀家就知道,皇帝比那些只知道守着祖宗家业的迂腐之人强得多。"
载沣谦逊地躬身:"奴才与皇上也是为了皇室的未来着想。若能办好实业,皇室便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必再为生计发愁。"
隆裕皇太后想着那个日渐成熟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
隆裕缓缓点头:"醇亲王,哀家与皇帝就把这一切都嘱托给你了。天津的事,哀家不便插手,全由你做主。只要你能保全皇室的基业,哀家就心满意足了。"
载沣重重地叩首:"奴才定当不负皇太后所托。天津的事,奴才定会全力以赴,确保皇室的资产安全,也为皇室开辟新的财源。日后奴才在天津的各项事宜进程,会定期通过电报向内务府汇报最新进展。"
醇亲王载沣从御座前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转头看向仍坐在宝座上的隆裕皇太后。见太后神色虽已舒缓,眉宇间却仍藏着几分挥之不去的忧色,他心中一动,上前两步,语气诚恳而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