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得常所愿内务府改革

醇亲王府内,醇亲王载沣正与马佳绍英商议对策。

突然,内务府会计司主事和广储司郎中等人跪在了载沣的面前,连连磕头还是那套说辞:"王爷,救命啊!那民国特派员要引进民国司法系统,说要审查我们,这......这如何使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载沣皱着眉头,叹了口气:"本王何尝不知?但阮忠枢背后是袁大总统。"载沣摇了摇头,"你们还是去求求皇太后吧。"

在这样互相推诿中,民国政府出力,达到各方都满意的平衡程度。

紫禁城内,隆裕皇太后的寝宫外,内务府官员们纷纷递了折子求见。

他们不顾体面,纷纷跪在隆裕皇太后的寝宫外,连连磕头:"皇太后,救命啊!那民国特派员是要毁了大清呐。"

"全然不顾退位优待条件,借机想要掌控大清皇室。"

隆裕皇太后坐在寝宫内,听着外面的哭声,叹了口气:"这些人,做事毫无顾忌,如今知道求见哀家了?"

"一众官员在世续大人的提点下,都表示愿意接受此前商定的惩罚条件,只求能保全性命与部分家产。"

最终,隆裕皇太后决定出面周旋。

皇太后召见了阮忠枢,委婉地表示:"阮大人,内务府的官员们,都是大清的旧臣,还望阮大人高抬贵手。"

就这样双方表演走了个过场。

阮忠枢郑重的表示:"皇太后,大总统说了,内务府的贪污案件,必须一查到底。"

"这才能根本性的维护大清皇室的体面,挽回尊严。"

隆裕皇太后叹了口气:"阮大人,还望阮大人能在袁大总统面前,为这些官员分辩几句。他们......始终是哀家的臣子。″

"哀家今后还要多多依靠这些老臣们,大总统让哀家在这些臣子心中留个好印象吧!"

阮忠枢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会在袁大总统面前,为这些官员求情。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接受此前商定的惩罚条件。"

最终,内务府的官员们纷纷接受了此前商定的惩罚条件。他们愿意退赃,愿意接受革职查办,只求能保全性命与部分家产。

隆裕皇太后适时出现并向内务府颁布懿旨,“为平息皇室流言,维护皇室尊严。依居内务府现存证据,凡涉事贪污官员一律革职查办!由醇亲王载沣与内务府总管大臣马佳绍英督办,并依据皇室现存需求对内务府机构进行调整裁撤,并准许民国特派员在旁协助。”

在皇太后颁布旨意的同时,醇亲王载沣便派自己的心腹返回王府,交代王府管家进行下一步舆论动作。

尽快联系北京城的各大报刊,停止传播皇室贪污腐败的负面丑闻。

转而宣传皇室积极治理内务府贪污问题,由民国政府介入匡扶大清皇室尊严。

逐步引导改善大清皇室的民间形象,现如今的大清皇室势力衰弱,再也无法封建专制复辟,对于民国政府的民主共和毫无威胁之力。

大清皇室只有孤儿寡母在紫禁城内龟缩,艰难生存。连处理自家皇室丑闻,都需要民国政府协助才能够对内务府贪污官员进行惩处。

阮忠枢虽在旁协助,对于醇亲王载沣与内务府大臣的一系列动作看得真切。

在皇太后颁布懿旨的当天,便依照现存口供证据,对内务府一众官员进行了人事任命调整。该革职的革职,该降级的降级。

将内务府一部分失去运行必要的机构进行裁撤合并——一切都是准备已久。

对于需要裁撤哪些机构部门,思路行动清晰无比,在能保持皇室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刚好将这些冗余的机构裁撤了。

与此同时,通过帝师们以及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以及世续大人举贤不避亲,广泛推荐之下。

醇亲王载沣与皇太后快速从中抉择,选取了大量在政治立场上偏向于皇室,且忠于皇帝皇太后的前清官员进行任命。

这些新任命的内务府官员,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内务府官员任命制度。阮忠枢其中看的清楚,除去传统的八旗包衣子弟外,竟然大量启用了忠于皇室的蒙古人、汉人担任内务府官员。

从这些新任命的官员履历上,可以看出揭是有着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与管理能力,并且大多数都是定居京城,方便快速接过内务府的摊子处理日常事务。

这些官员们都是互相联络有致,从醇亲王载沣与马佳绍英发出任命书,都是快速得到回应,将内务府涉事官员罢免后,快速在内务府的诸项既定事宜上平稳度过,并有条不紊的执行。

正常清理皇室资产、核定皇室土地田庄山林牧场数量与日常工作,保障内务府的正常运行。

看来这些选定的官员,都是皇室精心预谋已久的,新任命的官员数量,恰巧与撤职的官员和裁撤部分机构后所需的官职数量相同。

最终达成的内务府改革令所有人满意。

袁世凯获得了内务府经费审查权,每月可查阅账目;

皇室保住了核心权力,将广储司、会计司等要害部门牢牢控制在亲信手中;

此前盘踞在内务府的利益集团,通过妥协退出了内务府的管理,但避免了民国政府法律审查,从而保住了性命与部分资产。

最重要的是,通过追缴部分贪污款项,皇室意外获得了五十万两白银的"意外之财"。——已是分润之后的数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室在追缴贪污赃款之事上,并未对这些内务府官员赶尽杀绝,而是留有余地,展现出了封建君主制的另一面,进行笼络人心。

纵使阮忠枢有意引导醇亲王倒查光绪,宣统两朝,但经过醇亲王与隆裕皇太后的私下商议,最终决定只倒查宣统一朝发生的贪污案件。

若真如了袁世凯之意,倒查光绪,宣统两朝那咱大清皇室才真的是民心尽失,显的刻薄寡恩,不近人情。

太后娘娘说的是!且内务府历年来的动作皆是咱们皇家允许的,如今确实是皇室财政难以为继才出此下策,对内务府改革。

不宜牵连过多。

在追缴贪污款项事宜上,阮忠枢依然表现的格外卖力,虽然向皇太后妥协,由内务府自行处置贪污人员。

但袁世凯派遣民国政府进驻紫禁城的官员们并没有停歇审查工作,依旧收缴了整个内务府的历年往来收支账册进行审查。

还是意图扩大牵连范围,为笼络财政资金做准备。

民国特派员阮忠枢与醇亲王载沣互相配合抵抗之下,醇亲王载沣以皇室皇太后的名义,对贪污官员体恤有加,只是象征性的追缴贪污款项。

阮忠枢却以协助的名义,强力干预追缴事宜,表示撤职还不够应当抄家追缴贪污的银子。

阮忠枢依照醇亲王载沣和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对内务府贪污官员的处理文书,对定罪的官员直接派出民国警察进行圈禁看管,做出一副要抄家灭族的阵势。

在阮忠枢的强势推动下,内务府的贪腐官员们纷纷落马。广储司郎中、会计司主事等诸多高官被当场羁押,查封的府邸中搜出了价值连城的珍宝和巨额银两。

马佳绍英看着这一切,叹了口气:"这些人,平日里不知收敛,怎么会想到有如今的下场?"

醇亲王载沣叹了口气:"世事无常,我们......"他摇了摇头,"也只能如此了,看事态进一步发展。"

"阮大人,这些......"载沣看着被押走的贪官,故作痛心疾首状,"都是我大清的罪人啊!"

"王爷,这都是在下应该做的。"阮忠枢微微颔首,随即压低声音,"不过......"他看向载沣,"大总统的意思是,这些贪官的处置,还要请王爷您来定夺。"

载沣心领神会:"阮大人放心,本王定会秉公处理。只是......"他故意犹豫了一下,"还望阮大人能在袁大总统面前,表明双方遵守约定。"

"这个嘛......"阮忠枢拖长音调,意味深长地看了载沣一眼,"王爷的意思,在下一定带到。不过,这贪墨的银两,如数追回后……"

"阮大人在家听信儿便可,本王自会安排。"

"阮大人,这次多谢您了。"载沣在送别阮忠枢时,拱手行礼,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感激,"若不是您出手,这内务府的贪腐问题,还不知道要拖到何时。"

"醇亲王客气了。"阮忠枢微微一笑,"这是在下应该做的。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载沣一眼,"大总统的意思是,这内务府的改革,还任重道远。"

载沣心领神会:"阮大人放心,本王定会全力配合。只是......"他故意叹了口气,"这内务府的官员们,都是些老油条,还望赵大人多多费心。"

一时之间又是闹得沸沸扬扬,贪污的官员们各自上书,奏请皇太后庇佑,与民国政府周旋。

最终,内务府的贪腐官员们被一一惩处,但惩罚力度却出乎意料地"温和"。那些被羁押的官员,大多只是被革职查办,少数几个"罪大恶极"的,也只是多关了一两个月,未有伤亡出现。

阮忠枢离开后,紫禁城内务府终于恢复了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下,却暗藏着新的权力博弈——阮忠枢得到了袁世凯的信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民国政府中的地位;而载沣则通过这场"表演",既向皇室和遗老遗少们展示了自己"无力回天"的无奈,又暗中保住了皇室的核心利益。

隆裕皇太后在乾清宫听到汇报后,轻轻叹了口气:"载沣,阮忠枢这人......"

"太后娘娘放心。"载沣微微一笑,"他虽然是袁世凯的心腹,但也明白,这紫禁城里的棋局,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紫禁城的黄昏依旧金碧辉煌,但在那些看不见的角落,新的权力网络正在编织。

内务府小部分官员,虽然保住了官位,但他们的权力,已经大不如前。

而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各自的算计与得失,醇亲王与阮忠枢的默契配合,都在这一场看似激烈的博弈中,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当最后一名被革职的内务府官员哭喊着被查抄家产时,隆裕皇太后在佛堂焚香祷告:"列祖列宗在上,哀家此举实属无奈..."

而同一时刻,醇亲王载沣却在密室中对夹带出宫的金银珠宝进行核对账册:"袁世凯以为占了便宜,却不知皇室已将内务府的命脉——重要资产古董、玉石珠宝、书画、黄金转移出紫禁城。"

纵使拿到审查之权,在四百五十万两白银皇室经费上进行文章,但内务府此时已然是一个空壳子了。

满清遗老们仍在痛心疾首地议论"国体沦丧",却不知皇室与民国政府早已达成微妙的共生关系。

而这一切的幕后主导皇帝(凌霄),依旧每日在毓庆宫学习,仿佛真的是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可怜虫。

只有凌霄自己知道,在这表象之下,隐藏着一颗比任何人都清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