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在包厢里,看好行李。"郑孝胥顿了顿,"尤其是那只藤箱,莫要让人随意近前。"
郑大点头应下,又问:"那小的去何处?"
"郑二。"郑孝胥看向另一个仆人,"去餐车取些吃食来。昨晚在天津晚饭就用的少,今晨又起得早,总得吃点东西垫一垫。"
郑二闻言立刻应声,从衣架上取下一顶瓜皮小帽扣在头上,又仔细掖了掖衣襟,生怕出了包厢显得衣冠不整。
临出包厢门前,郑孝胥又补了一句:"温热的粥或是面食最好,莫要油腻的。"
待门一关上,包厢里顿时安静下来。郑孝胥靠在座椅上,继续看着从公文包中抽出一叠文件与报纸。
但刚看了两行,困意便如潮水般涌来,笔尖在纸上无意识地画出一道歪斜的线。他索性合上文件,揉了揉酸涩的眼角。
车厢微微晃动,煤烟味混合着皮革的气息萦绕在鼻尖。郑孝胥半眯着眼睛,听着车轮与铁轨规律的撞击声,脑海中却已开始盘算抵达北京后的安排。
疲倦像蛛网般黏在四肢百骸上,但更令他烦躁的是,今日午后便可抵达北京城。
要在今日下午尽快安定,最好明日可以登醇亲王府拜访。
与醇亲王爷探寻如何辅佐皇室一事。
郑孝胥端坐在火车包厢的座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沿,脑海中思绪翻涌。
自五月五日醇亲王那封密电抵达上海,十日时光转瞬即逝。
这十日里,他如陀螺般连轴转,却也在忙碌中收获颇丰,尤其是在沪上实业家们的聚会中,对经商之道有了全新认知。
收到电报当日,他便立刻着手安排回京事宜。订车票、收拾行囊、安排仆人,一切都在紧凑有序地进行。
与此同时,他答应了张謇的邀请,参加其举办的实业讨论聚会。这让他心动不已,深知这或许是一个了解当下实业发展、拓展人脉的绝佳机会,于是欣然应允。
聚会在张謇的张园举行,沪上众多实业家齐聚一堂。张园里灯火通明,人们的交谈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而充满活力。郑孝胥一踏入会场,便感受到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会上,众人围绕 “实业救国” 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位经营纺织厂的实业家慷慨激昂地讲述着如何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他提到,通过改良纺织机的纱锭结构,使每台机器的日产量提高了近三成,而且纱线的质量也更为稳定。
所织成的布匹足以和东洋人的货物相抗衡。若是奋力拼搏,咱们自主生产的国货未不能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番话让郑孝胥不禁联想到宫廷中所用的织物,若能将这样的技术引入内务府相关的纺织作坊,或许能改善如今宫中织物供应的困境。
也能借此发展宫廷传统织物。
接着,一位从事航运业的商人走上前,展示了详细的航运路线图和货物运输量统计表。
他分析道,随着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货运需求日益增长,但当前航运业面临着船只老旧、航线单一等问题。
他计划联合几家船运公司,共同投资建造新型轮船,开辟更多通往内陆的航线,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他更是痛心疾首的分析到,如今民国凡是重要的航运水道,其背后的运输资本皆是由洋人所控制。
若能促成此事,便可逐步回航道的控制权。在航运这条经济命脉上,增强国人的话语权。
其中每年所产生的巨量运输利润,便可留在国内,又能为政府多缴纳些赋税。
郑孝胥聆听着,心中思索着这庞大的商业运作背后所需的资金调配、人员管理以及与各方势力的协调,这与内务府管理宫廷财务和物资供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晓旭心思活泛,不由联想到之前与醇亲王相关谈论中提及皇室投资实业,意为开源节流。
皇室着实不必局限于此,除了实业工厂投资外,像这种运输行业也是可以投资参股。
郑孝胥也不甘寂寞,分享了自己对实业工厂商业运营的一些见解。
他谈到江南传统的丝绸刺绣工坊,虽然在工艺上精湛绝伦,但生产效率低下,且样式陈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他提出可以借鉴西洋公司经理人的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工匠们创新设计,同时与民间丝绸商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他的发言引起了众人的兴趣,有人频频点头,有人则提出疑问和建议,讨论氛围十分热烈。
在与其他实业家的交流中,郑孝胥对经商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他了解到,如今的商业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货物买卖,更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比如,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喜好,及时调整产品的种类和款式。
同时,合理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杜绝浪费。
此外,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网络也是成功的关键,通过与其他商人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郑孝胥在此次实业救国讨论会上,从中获得了诸多西洋经理人的联系方式,这些经理人掌握着各种机器货物的进出口。
他还注意到,这些民族实业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一位经营煤矿的商人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矿井塌方、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最终使煤矿重新恢复生产的过程。
他说,在困境中,不能轻易放弃,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新点子,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郑孝胥深受触动,想起皇室如今遇到的种种阻碍,不必再局限于往昔的尊严中,或许也应该像这些实业家一样,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方式去应对。
在讨论会的间隙,郑孝胥还与几位实业家进行了单独的交流。
他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具体的商业技巧,比如如何进行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动态;
如何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既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又要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如何进行品牌推广,利用报纸、广告等媒介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天的经历让郑孝胥如获至宝。他深知,自己即将进入的内务府,虽然在名义上是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但实际上也涉及到诸多商业运作和经济管理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