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我家主人想定制一批强弩,不知您可否愿意?” 孙攸开门见山。
李长弓猛地抬头:“强弩?那可是军器!你莫不是要害我!”
孙攸赶忙解释:“李师傅,我们只是用于护院,绝无他意。而且,我们愿出三倍的价钱,还能保您家人平安。” 说着,他又掏出一张百两银票。
李长弓看着银票,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匠籍制度下,匠户们生活困苦,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他最终咬牙答应:“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然而,寻找火药匠的过程却异常艰难。火药制作关乎朝廷安危,管控极严,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孙攸四处打听,终于从一个线人那里得知,有个叫赵火的火药匠,因在官府作坊犯错,被逐出京城,流放千里,如今隐居在某处乡下的破庙里。
找到破庙时,赵火正蜷缩在角落,身上散发着刺鼻的硫磺味。孙攸说明来意后,赵火惊恐地连连摇头:“不行不行!私制火药是死罪,我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不能再冒险了。”
孙攸沉声道:“赵师傅,我家主人能保你周全,还能给你家人安排好去处。只要你肯帮忙,这辈子衣食无忧。” 他又拿出一叠银票,“这是定金,事成之后,还有重谢。”
赵火盯着银票,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还是接过了钱:“我…… 我试试吧。但丑话说在前头,出了事,我可不会认。”
解决了京城的工匠,孙攸又将目光投向各地。他深知,卫所匠户作坊技术落后,难以满足需求,而边镇军器局因边防压力,制造水平较高,尤其是辽东。于是,他派亲信前往辽东,暗中联络当地匠人。在辽东,匠人们虽身处边镇,却同样受匠籍制度的束缚。
同时,他们还在河北暗中招募匠人,打造刀剑铠甲。
这些行动都必须隐秘进行,一旦被官府察觉,便是谋逆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