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刑场风云骤起时
应天府刑场的青石砖被晨露浸得发亮,刽子手的鬼头刀在朝阳下泛着森冷的光。黛玉攥着状纸的指尖微微发颤,素白孝服上还沾着昨夜追查时的泥渍。贾政被铁链锁在监斩台上,昔日威严的国公爷此刻面色灰败,鬓角白发在风中凌乱翻飞。
"时辰已到!"监斩官的铜锣声划破死寂。刽子手扬起鬼头刀,却在半空突然僵住——西北角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三骑快马踏碎晨雾疾驰而来。领头之人正是北静王,玄色蟒袍猎猎作响,腰间玉玦撞击出清脆声响。
"刀下留人!"北静王掷出御前金牌,"圣上有旨,贾政一案暂缓行刑!"黛玉瞳孔骤缩,瞥见金牌边缘暗红痕迹,分明是新沾的血迹。宝玉抢上几步,却被王府侍卫拦住,绣着蟠龙纹的披风扫过他手背,留下一道红痕。
监斩官捧着密旨的手微微发抖:"贾政勾结倭商、戕害林氏满门之罪...暂且押回天牢候审。"黛玉正要开口,忽觉袖中玉珏发烫,低头见素帕上不知何时渗出暗红斑痕,竟与昨夜祭炉图腾如出一辙。
围观百姓顿时哗然,有人高喊"官官相护",有人议论"贾府根基深厚"。黛玉望着贾政被带走的背影,注意到他囚衣下摆沾着的赤铁矿粉,与荣国府佛堂香炉里的粉末别无二致。
"林姑娘留步。"北静王翻身下马,玄色靴底碾过地上散落的状纸,"令尊之案尚有疑点,还望姑娘随本王回府一叙。"他身后的侍卫悄然围拢,腰间佩刀刻着的蟠螭纹,与周瑞家的尸首耳后印记如出一辙。
宝玉立即挡在黛玉身前,腰间通灵宝玉突然发烫:"王爷若想问话,大可去应天府衙!"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惊天巨响——荣国府方向浓烟滚滚,冲天火光映红半边天际。
第二折 烈焰焚尽百年宅
黛玉的马缰绳几乎被拽断,素白裙摆沾满泥浆。远远望去,荣国府的朱漆大门在烈焰中扭曲变形,飞檐上的琉璃吻兽坠落时划出暗红弧线。焦糊味混着脂粉香扑面而来,黛玉恍惚想起昔日元宵夜宴,此处曾是何等的灯火辉煌。
"姑娘小心!"紫鹃突然将她扑倒,半块烧红的砖瓦擦着发梢坠落。黛玉挣扎起身,看见大观园的角门已被火焰吞噬,潇湘馆的湘妃竹在高温中爆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宝玉挥舞着锦袍扑打火苗,发冠不知何时散落,墨发沾满灰烬。
火场中央传来瓷器碎裂声,黛玉循声望去,只见王夫人披头散发,怀中死死抱着紫檀木匣。匣中滚出的不是金银细软,而是一叠泛黄的契约文书,边角印着倭国萨摩藩的朱印。"都是你们!"王夫人突然疯魔般扑来,"毁了我贾家百年基业!"
宝玉反手制住王夫人,却在她袖中摸到硬物。抽出一看,竟是半截带血的玉簪,簪头雕刻的火凤纹路,与黛玉母亲嫁妆匣上的纹饰一模一样。"这是...母亲的陪嫁?"黛玉的声音颤抖,玉珏在掌心烫得几乎握不住。
火势突然转向,怡红院方向传来轰然倒塌声。宝玉脸色骤变,发足奔向院内。黛玉紧随其后,看见焦黑的梁柱下压着个熟悉身影——袭人!她的琵琶襟上还别着黛玉送的翡翠坠子,此刻已被烧得漆黑。
"快去救人!"黛玉的喊声被火浪吞没。就在此时,贾母的软轿冲破火墙,八名婆子抬着轿子直奔祠堂方向。轿帘掀起的刹那,黛玉瞥见老太太怀中抱着的,竟是个贴满符咒的青铜匣子。
第三折 祠堂秘影现诡谲
祠堂的楠木门在高温中扭曲变形,宝玉一脚踹开,陈年檀香味混着硝烟扑面而来。贾母瘫坐在祖宗牌位前,白发凌乱地散在肩头,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供桌上的青铜匣。匣子表面刻满蝌蚪状文字,边缘凝结着暗红血痂。
"都怪你们!"贾母突然抓起香炉砸来,香灰洒在黛玉孝服上,"非要揪着陈年旧事不放!"黛玉注意到供桌下露出半截账簿,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乾隆二十三年,倭商入港,银三十万两"。
宝玉蹲下捡起账簿,指腹擦过某处墨迹:"外祖母可知,这些账目与鬼头湾沉船案完全吻合?"话音未落,祠堂暗处传来锁链响动。十几个黑影从梁柱后现身,身着北静王府暗卫服饰,手中弩箭泛着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