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陈英的心结,其实并不都因为公婆偏心。
那不过是其中一个借口而已。
都是因为丁建设。
陆乔歌也没法去劝丁建设主动跟组织交代。
那样无异于将丁建设的皮给扒下来。
她也没有立场去劝陈英大度不计较过去不去计较那个孩子。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强人所难。
这个纠纷不好解。
只能将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时间了。
怎么说呢?
就是谁遇到谁倒霉吧。
陆乔歌之所以主动给老丁头租房子,是因为她想借这个机会给厂长写一封信。
因为现在家属院的矛盾,60%都是因为房子引发出来的。
陆乔歌在信里洋洋洒洒的将这些矛盾的源头一一列举出来。
最开始小夫妻分上一户三十平米的房子,是开心的不得了。
可是随着一个个孩子的出生长大,三十平米的房子怎么可能住下十多个人?
于是矛盾就出来了。
厂子里能腾出来的房子太少了。
说句难听的,腾出来的房子并不会进行公示都是先内部消化。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516已经十年没有建新房了。
这是矛盾所在。
陆乔歌给两个领导一个建议。
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集资盖房。
工人和厂子一家出一半的钱。
然后厂子出地皮。
厂子出的多,所以产权归厂子所有。
可以先将图纸设计出来,工人提前预定。
喜欢什么样的就定什么样的,然后按照平方交钱。
资金收拢到位之后,厂子可以和地方联合,但如果厂里有剩余劳动力,可以自己成立基建公司。
不但节约一部分成本,同时还能解决军工子弟待业在家的问题。
当然了,这只是她的初步构想。
她不能将这个建议写的十全十美,不但不能十全十美,还要有漏洞和毛病,让领导去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