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希元沉默。
墨阁对融入朝堂,态度一直很暧昧。
既担心失去了自主权,又怕被完全舍弃。
他叹息一声,道:“苏大哥,墨阁没想过掌控朝堂,也没想过让景国罢黜百家,独尊墨学。”
他转头望向窗外:“此次之事,墨阁绝无参与其中。”
“但我想说的是,景国能有今日,墨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百姓不懂墨学之能,甚至贬低墨学,朝廷也不该视而不见。”
苏昌道:“朝闻学宫里设有墨家学堂。”
凤希元摇头苦笑:“苏大哥觉得,朝闻学宫里的墨堂,能真正学到墨阁的精髓吗?”
苏昌沉默。
凤希元继续道:“并非我墨阁闭守自珍,不肯传授墨家真传,而是朝闻学宫的环境,并不适合我墨家传学。”
苏昌倒是能够理解,墨阁的很多创意,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想出来的。
但在朝闻学宫里……如今人人皆知,在景国唯有儒学,才有前途。
聪明的学子,会本着了解的心态,去接触墨学,却不会深入研究。
而墨阁的看家本领,唯有精通机关之术,方能融会贯通。
如今的学子,功利之心太强,真正认真做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
这也是朝中武将一直以来,与文官不太对付的原因之一。
他们并未为了治学治世而读书,而是为了当官发财而读书。
凤希元叹道:“这些年,我墨阁为了维持传承,不得不将弟子散布于天下,以求能够遇到好的苗子,将他们带回墨阁。”
可墨阁每年收下的弟子却是越来越少。
有的人宁愿守着两本圣贤书,也不愿来墨阁【吃苦】。
儒家的兴起,极大的阻碍了墨阁的发展。
苏昌沉思片刻,问道:“倘若你没有参与,那你能够保证,墨阁的其他人,不会有其他想法吗?”
凤希元陷入沉默。
他知道,墨阁之内,已经有许多人不满于现状。
因为朝廷只愿让墨阁弟子入工部,可工部的职位,就那么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