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南洋群岛被顺利拿下的消息时,他原本略显疲惫的脸上顿时焕发出光彩,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一早就让允熥当皇帝。”
朱元璋感慨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懊悔。
“不应该在琼州府耽搁那么多年,要是早几年,也许如今的大明会更加不一样。”
他缓缓地摇着头,为曾经的决定而感到遗憾。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听到朱元璋的这番话,心中一惊,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他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根本不敢搭话。
……
在南洋群岛的临时营帐中,朱棣身着一袭威严的黑色长袍,正仔细地审阅着各地送来的军情与民生报告。
这时,一名信使风尘仆仆地闯入营帐,双手呈上朱允熥的旨意。
读完后,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神坚定而果决。
“传我命令,即刻召集各营将领与当地有威望的百姓代表。”
朱棣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将领们身着铠甲,步伐整齐地走进营帐,百姓代表们则面露忐忑,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
朱棣扫视了众人一眼,然后高声说道:“诸位,刚刚接到陛下旨意,南洋群岛已正式纳入我大明版图。”
“陛下有令,要将此地的国王及官员全部诛杀,而后派遣我大明官员与百姓前来治理和开垦。”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寂静,百姓代表们的脸上露出惊恐与不安的神情,而将领们则神情肃穆,静静聆听。
朱棣接着说道:“至于你们这些百姓,陛下仁慈,准许你们一切照旧。”
“但前提是,必须老老实实听话,不得闹事。若有违抗,严惩不贷!”
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人,让百姓代表们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大明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日后定能在我大明的治理下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朱棣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试图安抚众人的情绪。
为了让更多百姓知晓这一命令,朱棣安排士兵们在各个村庄和城镇张贴告示,同时组织了宣讲队伍,走街串巷地向百姓传达旨意。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一群士兵围拢了众多百姓,一名军官站在高处,大声宣读着旨意:
“尔等百姓听好了,我大明皇帝陛下有旨,南洋群岛已归我大明所有。”
“国王与官员罪有应得,将被诛杀。”
“而你们只要乖乖听话,生活一切照旧。”
“若敢生事,格杀勿论!”
百姓们听着,有的面露恐惧,有的则低头沉思,人群中不时传来低声的议论。
“这可如何是好啊,国王和官员都要被杀了,我们以后的日子会怎样?”
“别担心,只要咱们听话,说不定真能过上好日子,大明军队这么强大,说不定能给咱们带来繁荣。”
然而,也有一些人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
“凭什么他们说杀就杀,我们的国王和官员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
“这大明太霸道了。”
“嘘,小声点,被发现了可就没命了。”
“咱们先忍着,看看情况再说。”
其中一个较为沉稳的年轻人提醒道。
朱棣深知百姓们心中可能存在不满和疑虑,于是他下令军队加强巡逻,维持秩序,同时要求士兵们善待百姓,不得随意骚扰。
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百姓们逐渐接受大明的统治,确保南洋群岛的稳定与安宁。
几天后,南洋群岛的一处空旷广场上,气氛压抑而紧张。
朱棣一身戎装,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威严地来到广场中央。
他的眼神冷峻而坚定,扫视着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群。
其中既有大明的士兵,也有南洋群岛各国惶恐不安的百姓。
广场的一侧,搭建起了高高的断头台,铡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南洋群岛各国的国王和官员们被捆绑着,押解到断头台前。
他们个个神情憔悴,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有的国王双腿发软,几乎是被士兵架着才走到断头台前。
有的官员则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祈祷着奇迹的发生。
朱棣缓缓走到断头台前。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传遍了整个广场:
“尔等南洋群岛各国国王与官员,妄图抵抗我大明天兵,犯上作乱,罪不可赦。”
“今奉陛下旨意,将尔等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各国国王和官员们听了朱棣的话,有的瘫倒在地,有的则愤怒地瞪着朱棣,却又无力反抗。
“行刑!”
朱棣一声令下,刽子手们手持大刀,走上断头台。
其中一名刽子手走到一位国王面前,用力将他按跪在地上。
国王惊恐地挣扎着,大声呼喊:“我乃一国之君,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然而,他的呼喊在朱棣冰冷的目光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狠狠砍了下去。
随着一声惨叫,国王的头颅滚落一旁,鲜血溅满了断头台。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一些胆小的百姓甚至闭上了眼睛。
其他刽子手也纷纷效仿,一个又一个官员被斩首。
断头台上,鲜血越积越多,顺着台阶流淌下来,形成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广场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朱棣站在一旁,表情冷漠,看着这一切。
这是为了树立大明的威严,让南洋群岛各国彻底臣服。
斩首结束后,朱棣再次对着人群大声说道:“尔等百姓,当以这些人为戒,乖乖听从我大明的统治。”
“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我大明自会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