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朱允熥找到朱元璋下落,朱元璋要和朱允熥见一面

大唐之时,太宗皇帝虽有诸多征伐,可草原上依旧是新的势力不断崛起。

如今,朱允熥却想要彻底改变这个局面,朱元璋想知道,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办法。

朱元璋停止了笑声,喃喃自语道:“允熥啊允熥,你可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北方草原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彻底征服的。”

蒋忠在一旁说道:“陛下,琼王殿下向来聪慧过人,或许他真的有办法呢。”

朱元璋看了蒋忠一眼,缓缓说道:“希望他真的能做到。”

“若真能彻底消除北方的隐患,那他可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了。”

朱元璋看着蒋忠,缓缓开口问道:“你刚刚说了允熥在北方的战事,燕王的情况又是如何?”

“朕一直很挂念他。”

蒋忠赶忙恭敬地回答:“陛下,燕王殿下的情况有些让人揪心。”

“燕王殿下此前好像有恢复记忆的现象。”

“当时啊,燕王殿下突然抱住脑袋,那表情十分痛苦。”

“最后,燕王殿下直接疼晕了过去。”

朱元璋的身体微微前倾,焦急地问道:“那现在呢?他可曾醒来?”

蒋忠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陛下,目前燕王殿下还没清醒。”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老四,你一定要早日醒来,恢复记忆,朕还等着你为大明再立战功。”

“这大明的天下,还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

金陵城在得知北方胜利的消息后,宛如被点燃的烟火,瞬间爆发出无尽的喜悦。

大街小巷都被喜庆的氛围所笼罩。

城中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着,手里拿着自制的小彩旗。

那彩旗是用彩纸糊在小木棍上做成的。

虽然简陋,但他们挥舞得格外起劲,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胜利啦,胜利啦!”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年轻的小伙子们则是敲打着锣鼓,那锣鼓声震耳欲聋。

每一次敲击都充满了力量,节奏明快而有力,就像战场上的战鼓,激励着人们的士气。

姑娘们穿着最漂亮的衣服,彩色的裙摆随着她们的走动而摇曳生姿。

她们手挽着手,唱着欢快的歌谣,那歌声婉转悠扬。

集市上,商人们也放下了手中的生意,加入到庆祝的队伍中来。

卖糕点的小贩把自己做的糕点分给周围的人,一边分一边大声说:“今天高兴,大家都尝尝,这是庆祝胜利的糕点!”

卖酒的老板更是豪爽,他搬出一坛坛美酒,打开酒封,酒香瞬间飘散开来。

他大声喊道:“今天这酒,免费喝,为了咱们大明的胜利!”

城中的富人们也不甘示弱。

他们组织起了舞龙舞狮的队伍。

舞龙的人们熟练地操控着龙身,让它在空中上下翻腾。

舞狮的人则是钻进那制作精美的狮头里,模仿着狮子的动作,时而跳跃,时而翻滚,两只狮子相互嬉戏,引得周围的人们阵阵喝彩。

就连平时严肃的官员们,此时也都面带笑容。

他们站在人群之中,看着百姓们如此欢快地庆祝,心中也充满了欣慰。

一位老官员捋着胡须,笑着对身边的人说:“这一场胜利,可真是让金陵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整个金陵城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喜悦席卷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

金陵皇宫内,今日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朱允熥与百官一同庆祝北方战事的大捷,那喜庆的氛围如同浓烈的酒香,弥漫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白天的时候,皇宫的大殿内摆满了美酒佳肴。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欣慰的笑容。

百官们纷纷举杯,向这位年轻的君主表达着敬意与祝贺。

大殿之中,欢声笑语不断,官员们互相交谈着。

话题无不是围绕着此次胜利的伟大意义。

到了夜晚,皇宫的花园中被灯火照得如同白昼。

突然,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烟花。

百官们看到这烟花,都十分惊讶。

“吾为官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绚烂之物,此景只应天上有。”

“这烟花仿若星落人间,每一朵都似有灵魂,实在是奇妙至极。”

“这等奇景,比那元宵灯会的花灯不知要美妙多少倍。”

“看那烟花散开的模样,好似仙女洒下的繁花,真是开了眼界。”

“这等巧夺天工之物,不知耗费了多少心思,真乃神来之笔。”

“这烟花升起的气势,竟有几分像我大明军队出征时的豪迈。”

“此烟花一出,真让吾等感受到陛下的不凡之处,处处皆有惊喜。”

“这烟花的美丽,能治愈人心,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赵谦站了出来,笑着说:“诸位大人,这是琼州府研制炮弹时候的附属产品。”

“这是陛下特意吩咐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这等庆贺的场景能够与民同乐。”

百官们听闻此言,纷纷夸赞朱允熥。

“陛下真乃是圣君,不仅能在军事上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还能有这般奇妙的发明。”

“陛下圣明,这琼州府在陛下的治理下,连研制炮弹都能有如此意外之喜,实乃大明之福。”

“陛下的远见卓识,让我大明处处充满生机,这烟花便是陛下智慧的象征。”

“陛下就如同那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大明的天空,引领我们走向繁荣昌盛。”

“陛下的恩泽如同这烟花的光芒,惠及我等臣民,真乃圣君在世。”

而在金陵城的城头之上,被绑着的朱允炆、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几人则是和这欢乐的场景格格不入。

朱允炆眼神空洞,他望着皇宫的方向,那里的欢声笑语就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上。

方孝孺一脸的悲愤,他的嘴唇紧抿,心中满是对局势的无奈。

齐泰则是满脸的愤怒,他不停地挣扎着,想要摆脱身上的绳索,却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