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泽的问题虽然犀利,但也只是让皇甫昌明有了片刻的呆滞。
到底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大家,论及吵架(辩经),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皇甫昌明不知道什么是天,却知道如何回避屈志泽的问题,他深深的看了陈年与屈志泽一眼,负手道:
“古者圣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
“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阴阳两露也时,五谷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凶饥则不至。”
言语之间,对屈志泽的问题只字未提,而言古者圣王之行,称其功绩。
他的意思很简单,古之圣王功绩有目共睹,连古之圣王都要尊天事鬼,才能有如此功绩。
你一介小小书生,也敢质疑?
质疑我,就是质疑古之圣王的功绩!
此言者无心,却是听者有意,听到皇甫昌明的话,陈年身躯一震,猛然看向了皇甫昌明。
“天鬼?!”
这是陈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直觉告诉他,这个词非常重要。
他刚要开口询问,就听到郁思平已经替他问了出来:
“敢问先生,何为天鬼?”
皇甫昌明闻言,眉头再次一皱,今天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刺头?莫非是有人想要败坏自己名声,从中作梗?
天为何物他都不知道,又如何知晓天鬼为何物?
万年以降,古籍多有亡佚,只有天鬼之说,却不知天鬼为何物。
但诸多书生士子当面,他自然是不可能丢了面子,
“古者圣王必以鬼神为,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
“书曾言,古之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今为祭祀,上以交鬼之福,下以合驩聚众,取亲乎乡里。此岂非天下利事也?”
三人问的问题实在是太过犀利,皇甫昌明看着三人,神情严肃了起来。
眼前之人明显是有备而来,三个问题,他一个都没答上来,被逼的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去反复强调祭祀鬼神的正当性。
三个回合下来,看似回答了问题,实则已经落入了下风。
但郁思平却没有打算就此作罢,平常言语并不多的他,此时像是被打开了某个开关一样,瞬间便抓住了皇甫昌明言语之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