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补偿努尔哈赤,李成梁向朝廷申请,让努尔哈赤接任建州左卫的职位,还批准给他三十道可以开展贸易的官方许可文书。
建州左卫指挥使这个名号其实挺虚的,因为李成梁根本没给什么实际支持,全靠努尔哈赤自己打拼。
好在三十道朝廷诏书还算管用,他就借着建州左卫指挥使这个名头,带着三个弟弟开始了征战之路。
舒尔哈齐与兄长努尔哈赤借口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依靠着祖父觉昌安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开始起兵。
老话说得好"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努尔哈赤的几个兄弟跟着他四处打仗,立下很多战功。
其中以舒尔哈齐打仗特别勇猛,成为了兄长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战将,在军队里的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舒尔哈齐两人“皆多智习兵,信赏必罚”,是公认努尔哈赤部队的二把手。
但是随着后金的势力不断地壮大,舒尔哈齐的部队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努尔哈赤感觉到了威胁,开始逐渐刻意打压舒尔哈齐。
但真正让兄弟二人的隔阂达到了高潮的事情,在万历年间,因为努尔哈赤的后金已经站稳脚跟,已经是辽东一大势力了,有资格去北京觐见明朝万历皇帝了,当时就是舒尔哈齐带领使团前往北京的,当进入紫禁城的时候,给舒尔哈齐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就好像是一直生活在西北山村里的傻小子,第一次进入魔都一样。
而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明朝官员明里暗里的挑拨他和努尔哈赤的关系,让舒尔哈齐对哥哥努尔哈赤生出了一丝不满。
舒尔哈齐在这次行程中可谓大开眼界,从那次以后,见了世面的舒尔哈齐就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当时李成梁看出的舒尔哈齐的心思,所以就主动去扶持舒尔哈齐,有意无意打压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