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新河令和他的同僚们

城头预留炮位形同虚设:据《火攻挈要》记载,调运三千斤火炮需配三十匹骡马,而赵州驿站因裁撤驿卒,仅存老马九匹。

更深层裂痕在权力结构。当王端家族殉难时,本应协防的卫所兵正在五十里外追剿“流匪”——实为抢收秋粮的饥民。

那些藏印幸存的官员,都得以升官。唯有城砖上的抓痕无声控诉:在西南角楼内侧墙面,有密集指痕,距地仅四尺——这是最后时刻,百姓叠罗汉攀墙逃亡的证明。

山西举人崔贤带着吏部的任命状,风尘仆仆地赶往河北新河县。这位刚中举不足三年的书生,此刻肩负着拯救一县百姓的重任。

当他抵达新河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沉:这座建于明初的土城,城墙低矮单薄,城垛残缺不全,城壕淤塞,几近于无。更令人忧心的是,城内既无正规驻军,也无足够粮饷,百姓们听说清军南下的消息,早已人心惶惶。

崔贤到任不足五十天,便接到了朝廷的紧急诏令,严令他尽快完成交接。当时,清军已突破长城防线,攻占丰润,正一路南下。新河地处京畿要冲,首当其冲。

面对如此危局,崔贤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将家眷从山西接到新河,以示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崔贤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城防。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抵御清军,必须团结全县士民。

于是他亲自巡行街市,向百姓宣讲守城的重要性,并组织乡勇,整修火器。在他的感召下,不少士民打消了逃亡的念头,纷纷加入守城队伍。

为了鼓舞士气,崔贤日夜操劳,亲自监督城防工程。他命人加高城墙,修补城垛,并在城墙上设置火器。

他自己则带着家眷和家丁,露宿城头,日夜巡视。一个月下来,原本破败的土城焕然一新,守城器械也准备就绪。

十一月十六日,清军小股部队抵达新河城下。崔贤立即组织反击,他亲自督率家丁壮丁,用火炮轰击清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三名清军被击毙,其余清军见势不妙,只得暂时撤退。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将士的士气。

然而,崔贤深知,这仅仅是清军的试探性进攻,更大的威胁还在后面。他下令加强警戒,同时派人四处求援,希望附近州县能派兵支援。但遗憾的是,援军迟迟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