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明星中的明星

国与国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这个充满恶趣味的想法最终作罢,未来不写最好,就让那一切沉淀在心中,成为我一个人的秘密吧……

然后就真的没剩下什么选择了。

以《悉达多》为代表的充满精神力量的哲学类著作,pass,和年龄太不相符。

但是写一本哲学类著作的心愿,留在方星河心中,成为了一个长期目标。

25到30岁之间,沉淀足够之后,就实现它。

……

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玄幻题材,pass,不屑抄,也没必要贪图IP改编的收益。

但是想到它,倒是提醒了方星河一件事——封神之类的神话题材绝不能再让乌二三之流再祸祸下去了。

封神演义是公共版权,谁要拍,方星河拦不住。

但是他可以提前梳理出一个更宏大的、能够串联从古至今的神话体系,把封神演义囊括进去,然后做自家的大宇宙电影。

如此一来,直接从格局和投资上碾压,那种瞎胡闹的歪屁股电影自然而然就会降低生存空间。

“重点标注一下。”

方星河将这件事记录在自己的备忘录上,不再多想。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要做的事,计划归计划,当务之急不能偏。

……

以《那些年》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一半pass一半yes。

不好的点在于,太简单了些,逼格不够,并且文学界里的老资格们肯定逮着他唧唧歪歪。

好的点在于,可以全面覆盖方粉主力群体——青少年。

覆盖尽可能多的方粉是一件很重要、很核心的事,在拍电影拍剧之前,他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基本盘,每年实现有效产出。

如果写一本憋屈沉重现实的传统文学作品,文学界库库一顿夸,但小星星们看不下去,那就不叫有效产出。

长期没有有效产出的结果是跑粉,端王和菊姐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即便能拿到茅奖,那也是低效产出,毕竟在当前阶段,方星河最重要的核心资产是青少年粉丝,尤其是日妃韩婢东南亚小老婆,她们肯定对华夏的现实主义作品不感冒。

所以,写一本能够中和掉《苍夜雪》的痛的青春文学作品,是当前的最优解。

给她们点甜头尝尝,然后下一本就又可以继续虐了……妈的我可真畜生。

至于青春文学的缺点,其实可以通过写作手法来规避。

比如,搞一本写尽青春遗憾的群像文,做到真实热烈飞扬,最后留足韵味,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逼格也不会差。

这对文字和情节的要求很高,但是恰巧,方星河都不缺。

并且,其实就本心而言,方星河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把十三鹰写在一本青春回忆录中。

接触的时间虽然不久,可是这帮货的二逼、真挚、冲动、快乐,让他体会到了难得的鲜活,将他长期卧床自然滋生的沉沉死气冲刷一空。

写他们,也是方星河自己重走青春路。

至于青春群像的受众,更不用担心。

之前的部分文章对他们略有勾勒,读者反响热烈,暴富多余掏裆房大胆卢婷婷都有不少人喜欢,真正全面细致的写出来之后,肯定有大卖基础。

如果销量能够冲击2000万,那对方星河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传奇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经过再三斟酌,方星河最终定好了框架:就写身边人,写青春群像。

风格上类似《那些年》,有明确的爱情线,但是因为男孩比女孩成熟得太晚而遗憾错过,没有车祸癌症等意外因素,只有各种现实。

现实就是父母的高压、学校的管制、朋友们的怂恿、男孩的迟钝好面子、女孩的敏感多虑……

隐藏在暗处的核心则是:青春的遗憾几乎是必然,不成熟的我碰到了自以为成熟的你,爱得纯真热烈,却脆弱得经不住一点风雨。

如果能以最诗意的语言将这场青春期最大的错位展现出来,《少年的我们》完全可以成为里程碑一样的经典。

所以方星河没有写自己,而是写了小方。

骄傲莽撞自负的野性狼崽子,而非现在的矛盾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