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那一对夫妇得了名字又听了祝愿,忙不迭千恩万谢地请他到院内落座。
村中人一向是不吝惜于替孩子们办一场周岁礼的——那规模许是敌不过满月酒来得壮观,却也少不得要请走得近的亲朋上座。
农家自酿的酒浆不易醉人,大锅炖煮来的饭菜模样不似酒楼那般精美,却带着十足的烟火气息。
女人抱着孩子穿行于圆桌八方,或自友人手中接来一根精心编制的五色丝绦,或任着老人们给幼儿戴上只饱含祝愿意味的长命小锁。
剑修抱着两手静静注视着面前这派安和的喧闹,只觉时间或许就兀自停留在这也很好。
所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苏长泠的指尖一次次自那孩子的眉心虚虚抚过,随着她自蹒跚学步一寸寸长到垂髫之年。
四五岁的女童说话很是干脆,嫩生生的,不再似刚开口时那般含糊不清。
男人还是从前的那副样子,每日除了守着庄稼,偶尔也会进到山林深处,猎来两只能改善下家中餐桌的野物。
倒是那个被人争论过到底是叫“大志”还是“大智”的男孩变了不少——他前两年最讨厌这个会跟他抢阿娘的、又矮又软的小不点,现在也会整天“妹妹”“妹妹”的叫个不停。
其实唐末时期,天下已然生了乱势,但四处纷飞的战火这时间似还未烧到这座山中小村,杨大志依然会嘿嘿傻笑着,把他偷省下来的点心,塞进这个更小的孩子的手里。
“妹妹,给你糖吃——”八九岁正换着牙的男孩笑咧了他漏风的门齿,一面趁人不备,递上块黏糊糊的糖。
他眼巴巴看着女童将那已被他攥得微融了的、他攒了好久都没舍得吃上一口的小糖块塞进嘴里,转头就着自家小妹的笑,抬手舔了舔自己掌心剩下的一小层糖稀。
窗外的日头将树的影子拉得老长,风中远远传来男人呼唤他去帮着背柴火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