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明重开科举(三)

这一戏剧性的转折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谁也没有料到宋濂竟然还活着,而且还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登场。

二人交谈之际,一名身着粗布长衫的年轻学子走上前来,恭敬行礼:"学生周文渊,江南苏州人士,特来报名应试。"

刘伯温打量眼前这位清瘦的年轻人,见他眉目清秀,举止有度,不由心生好感:"江南才子,果然气度不凡。此次考试,可有把握?"

周文渊不卑不亢:"学生不敢妄言,唯尽心竭力而已。江南虽文风鼎盛,但天下英才辈出,学生只求不负十年寒窗。"

刘伯温赞许地点头,命人记下他的名字。待周文渊离去后,又一位身材魁梧的北方学子大步走来,声如洪钟:"学生李默,河北沧州人,报名应试!"

宋濂笑道:"北方汉子,果然豪爽。李默,你可知此次考试题目由陛下亲出?"

李默抱拳道:"学生知道。正因如此,才不远千里而来。我李家世代务农,今日得此良机,定当全力以赴!"

刘伯温心中暗喜,这正是陛下想要的效果——让天下英才,无论出身,都有机会为国效力。

报名持续了整整七日,礼部衙门前的长队从未间断。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汇聚京城,一时间,京城客栈爆满,茶楼酒肆中处处可见学子们切磋学问的身影。

第八日清晨,刘伯温正在书房审阅考务安排,管家匆匆来报:"老爷,门外有位自称王世荣的公子求见,说是太原王氏的子弟。"

刘伯温眉头微皱。太原王氏乃当朝权贵,与多位朝中大臣有姻亲关系。

他沉吟片刻,还是道:"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一位衣着华贵的年轻人在管家引领下步入书房。

他面容白皙,举止傲慢,见到刘伯温也只是微微拱手:"刘大人,家父王尚书托我向您问好。"

刘伯温不动声色:"王公子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王世荣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家父希望刘大人在此次科举中行个方便。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