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和每天晚上都会同余震询问局势进展。
用吴启的身份参与小朝会,显然有着相当大的好处。
尽管余震的发言不多、表态不多,可其身份的特殊性却注定了只要他开口,那么保守派的一众官员就必须得考虑立场的问题,从而决定要不要跟着他的态度去走。
涉及到具体利益的事情,余震私底下找到那些保守派的官员,肯定无法得到真正的帮助,只会被糊弄过去。
但在朝堂之上,大家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和施政倾向,这时候的站队考虑就和所谓的私人利益无关了。
所以余震主动表态的次数不多,然而每一次表态,都能牵动相当大的政治力量。
哪怕张太玄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依靠着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对保守派形成了摧枯拉朽一般的胜利碾压,可面对着节节溃败的场面,保守派依旧硬扛了好几天。
直到过了差不多七八日的工夫,面对着保守派一众官员近乎不要脸皮的死缠烂打,张太玄终于失去了全部的耐心。
不再试图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来推动针对四海钱庄的调查,而是相当激进且霸道的摒弃了小朝会商讨,直接以内阁决议的形式,下发了对四海钱庄进行全面调查的奏疏。
正常来说,内阁决议不能违背皇帝意志。
不过从吴璃登基的那一天起,到现在的这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大周的重要国务其实都是在通过内阁决议的方式推动的。
吴璃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盖章傀儡。
要经由吴璃的手,将玉玺盖在形成了决议的奏疏上,让奏疏具备道理上的合法性,以便能够顺利的通行天下。
臣强主弱的背景下,吴璃又是大周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皇,会出现这种情况,简直称得上是理所当然。
原本在两三个月之前,随着吴璃继位超过了半年的时限,对于国事和政务已经逐渐的上手,内阁就很少再强行推动决议了。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都会先跟吴璃开小会,同吴璃达成了默契后,再在朝会上去推动。
奈何这一次的事情涉及到了四海钱庄,从皇室的角度来说,所有针对四海钱庄的官方调查都属于严重的冒犯。
和事情的对错无关,只关乎于立场。
坐上了那张椅子,就注定了吴璃不可能同意这件事情。
为此,张太玄摆出了不想继续无止境纠缠的姿态,即便吴璃身为皇帝,也只能妥协。
由于四海钱庄确实太过特殊,最终确定安排崔元烈来主持进行调查,以免让其他人主持进行调查的话,再因为级别地位匹配不上的缘故,出现敷衍了事的状况。
绰号‘照骨镜’的当朝御史大夫,一旦亲自负责调查某些不法之事,那便会六亲不认、一查到底,谁的面子都不给,任何事情都不姑息,正适合用来应对皇室必然会施加的庞大压力。
最开始的几天,崔元烈主持调查的进展非常符合张太玄的预期。
虽然只是对总号进行盘账,尚未涉及到对各地方分号的详细调查,也没有盘查库存和账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可仅仅是盘账就找出了诸多疑点!
或许是从未被真正调查过的缘故,四海钱庄总号的账本做的并不严谨。
崔元烈根本没有去管赈灾银的挪用问题,而是径直朝着四海钱庄的业务账目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