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能省则省,花钱的地方太多

而且从深层次来看,由朱祁钰出任校长身份能够更加清晰地向全校师生传递一个信号——

效忠的目标究竟应该指向何方!

换句话说,这位军校校长的角色其实更像是一个品牌形象代表。平时具体事务管理上不会太过干预,更多的责任在于宏观层面的战略决策把握。

对于军校副校长这一重要职位的选定,众人皆明白,这是一个权柄极重的位置,需统领军校内外各项事务,必须挑选一位合适之人。

于谦神情平淡,低头不语,并无意在这件敏感的事情上发声。毕竟勋贵集团势力盘根错节,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引火上身,甚至破坏皇上的整体布局。

至于石亨,在这种关键场合自然更没资格发言。尽管他在大同一带堪称“土皇帝”,百姓见了他莫不敢下跪请安,可在朝廷之中,他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遇到如此重大决策时,通常只能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根本没有机会发表意见。即便硬是要插手说话,结果只会令自己重新回到那熟悉的监牢中,再次成为阶下囚。好不容易才从困境中走出,重新获得圣眷,并看到了未来施展拳脚的机会,他自然不会傻到再主动往牢里钻。所以此刻,他也识相地保持安静,一言不发。

群臣彼此对视,目光不断闪烁不定。文官们纷纷将关注的焦点投向王直。要知道,眼下虽然于谦手握重权,掌控着京城八成以上的军队,看似呼风唤雨,但从本质上讲,他是一个与文官系统关联极少的存在,可算是个单纯的职业武人,同时也确实是一位权倾朝野的权臣。而要论真正的文官之首,则非这位自朱祁钰临朝以来,表面上看似默默无闻、实则每件重要国事背后均有其痕迹的王直莫属!

然而让众人失望的是,王直却始终保持沉默,既不动也不言,似乎完全不在意此次事件的发展趋势。见状,众文官们很快领悟到他的意图,遂均闭口不谈此事。

另一边,勋贵派迅速交换眼神,片刻便推举出唯一的人选来。这不仅是最佳人选的问题,更是别无他人可以承担起副校长重任的事实。

焦敬上前一步,恭敬地伏下身子,大声说道:"陛下!微臣认为,宣府总兵杨洪屡立奇功、经验老道。不仅战果显著,还亲率千军万马奋勇征战数十年,是当之无愧的名将!此等人物,实乃军校副校长之最佳选择!"

听完这话,朱祁钰眉头微动,对这一推荐结果早已有所预料。其实,一开始他就知道这个副校长非杨洪莫属。

要论资历,杨洪长期驻守边境带兵打仗,功劳可谓无数,如果详细列举,足够写满一部厚厚的丰功簿。

再看能力,瓦剌人都给他起了个称号——

“杨王”。因为其绝大多数辉煌战绩,都是亲自统帅大军拼杀得来,是在累累尸骨堆积而成的战场上锤炼出来的将军。放眼当下大明,又有谁能在这个方面超过他呢?

或许,曾经的英国公张辅尚且还能稍稍压住这位大佬一头,可惜后来由于土木堡之变,“张辅护驾”最终惨死敌手。从此以后,整个大明朝,在军事才能上能够稳压杨洪一截的人物已不存在!

因此,军校副校长的职位,简直是非杨洪莫属,甚至还得征求他的意见,看他答不答应!

勋贵集团对此都心知肚明,多数人也都没有异议。

然而少数人却例外,例如张軏和张輗两人就显得十分难堪。

他们是英国公张辅的弟弟,在英国公生前,这位大哥就像是一颗耀眼的太阳,将所有星光都掩盖在自己的光芒之下。

张輗和张軏依靠大哥的力量,在勋贵集团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过着风光无限的日子。

可实际上,他们的个人成就与能力却乏善可陈。

而今朱祁钰为军校搭好了台子,描绘出一幅无比诱人的前景,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连插手的机会都没有。

要等杨洪将最好的部分拿走之后,才轮到他们分点残羹冷炙。

这也难怪他们会满脸愁容。

不过即便心里不舒服,也只能默默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