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祁钰似乎也被他们给说动了,认为这样不但具备可行性,而且,应该会让高句丽的百姓们十分的受用。
这样才能说明,大明帝国的皇帝,拿他们当作了自己的子民。
否则的话,又怎么可能派遣了这么多的优秀大明官员来到高句丽呢?
再者,那些高句丽的文人士大夫们向来仰慕中原皇朝的文化,这些大明的优秀官员过去之后,也能受到他们的亲和。
567可以说,朱祁钰十分赞成这个建言。
可是,等到他具体询问的时候,却是被这些人官员给惊住了。
“诸位爱卿,你们这个建言朕是十分的支持,不过要派谁去呢?”
朱祁钰一副亲和,看重众人的样子。
神色里更是满含期待,谁都看得出他是多么希望这时有人能够站出来,替他能够分忧的。
甚至,给文武百官做一个表率,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
可惜,朱祁钰最终却是失望了。
每当他的眼神扫过一个官员,那些人都一个个低下了头,似乎生怕皇帝陛下看上他,把他给送到高句丽去。
甚至,连那些刚才支持这个建言的官员,都是眼神躲闪,不敢看朱祁钰一分一毫。
这就是他所信任的朝廷重臣吗?
一到关键时刻,需要他们奉献,为君父分忧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躲躲闪闪了。
此时的朱祁钰,愈发想念那位远在高句丽的新路军统帅穆英了。
若是有她在的话,她定是毫不犹豫,第一个站出来愿意接受调遣到高句丽的。
而眼前这些人呢?
个个都是朝廷重臣,此时到了关键时期,却是没有一个敢上前来为他效忠的。
正在他感叹之时,一个瘦弱的精干官员,这时走上前来。
“陛下,臣愿意前往高句丽上任,扬我大明国威,稳固统治。”
当看到这个瘦高官员站出来后,朱祁钰很是欣慰,不过他看了看这个官员,发现并不认识他。
“爱卿是……”
非但他不认识,恐怕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员都不认识他。
似乎在朝堂上,此人就是一个透明的一般。
这时,还是一个吏部侍郎走上前道:“启禀陛下,此人是大理寺的监案官范琳。”
能上得了这朝堂的,基本都是六品朝官以上的官员,此人就是最低等级的存在,一个六品官员。
随后,那个大理寺的小官便自动介绍起了他的出身和功名。
朱祁钰和众文武官员这才知道此人。
原来,此人是先帝在位时期,二甲进士出身,不过却是出身贫困之家,与朝中那些大臣相比,也许是因为自卑,或者是性情上又十分的孤僻,导致了他的官职,哪怕过了十余年,才堪堪升到了六品的朝官。
这就是无人脉,又清高的后果。
哪怕你拥有同年,座师,可你不能随众,那么就很难融入进去,直接导致了他眼前的困境。
朱祁钰知道,这是一个孤臣。
虽不显山不露水,可却是执拗,不从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