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群臣的建议,朱祁钰并非没想过。
甚至,他在北征之时,还曾这样做过。
当时,他每到一地,只要破城之后,只要是抵抗的权贵富豪,那么就抄没他们的家产,以供大明军的粮饷。
只是随着他们征讨十分顺利,那些高句丽的王公以及守城的文武,很多都会选择直接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彰显自己的胸怀和大度。
对于这些投降的高句丽文武,朱祁钰不但让他们继续担任官职,甚至还会宽慰表彰他们一番。。
如此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把再抄没这些人的家产?
而那些高句丽的权贵们,看到投降大明的群臣,不但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还能恩荫子孙,不由也加入到了投降的大军之中。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想要从高句丽权贵那里筹措粮饷,十分困难了。
至于高句丽的普通百姓,他们已经受战争的苦楚一年了。
作为统治者的朱祁钰,不-想再压榨他们。
可除此之外,也只有从大明境内,把粮饷运过去了。
朱祁钰正愁眉不展,苦思冥想之时,一道紧急奏折,传递了上来。
“陛下,按照您的旨意,只要是来自高句丽几个统帅的奏折,都是直接呈上来。”
“这是新路军统帅穆英将军的紧急奏折。”
一个兵部侍郎恭敬地把那道奏折,递了上来。
朱祁钰听说是穆英的奏折,心里一紧,忙接过来立即打开。
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因为穆英每次的奏折,都能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基本上都是为他分忧的,几乎没见过她的各种请求。
这让朱祁钰对她充满了亲近和好感。
若是每个统帅都如这位少女一般,那自己就轻松许多了。
他收拾好思绪,仔细看起了这位女帅的奏折来。
随着他的通读,他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浓,越来振奋。
“哈哈,好,好,不愧是我大明唯一的女帅。”
朱祁钰读完之后,激动难忍,叫好道。
殿中的众文武,不明所以,这陛下刚才还忧虑重重,怎么看了那位女帅的奏折之后,竟是这般的激动?
“陛下,不知道穆英将军的奏折……”
一个阁老终于忍不住,好奇地询问道。
“哈哈,穆英将军在奏折里说不用我们运送粮饷过去了。她想法解决这个难题,并且有了头绪,让我们勿要忧虑。”
朱祁钰毫不掩饰高兴和激动。
同时,又把那道奏折,让群臣传阅。
殿中的众文武,挨个看了之后,大都是与朱祁钰一样,振奋不已。
有几个善于拍马屁的,更是直接夸赞了起来。
无非是圣上英明神武,上天护佑,有什么样的天子,就有什么样的臣子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