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部长这气质一看就是媒体人出身啊。”林方政笑道。
“林部长说笑了,正在学习紧跟组织部的风格。”
“这是市人社局局长李健柏同志,也是我们部务会成员。”
“林部长,欢迎。”
“你好。”林方政同这位48岁的人社局长握了握手。
巩飞兰继续介绍:“这位是市纪委驻我们部的纪检监察组组长刘贤同志。”
林方政郑重同这个47岁的男人握了握手:“刘组长,辛苦了。”
对于纪检干部,林方政还是保持着尊重,这是反腐倡廉的利剑。虽然他监督不了自己,但能监督部里其他干部,这非常重要。要知道,对组织部这个号称“天官”的强势部门来说,除了纪委,恐怕没有别的单位敢随便置喙,几乎是体制内人上人的存在。
“欢迎您,林部长。”刘贤笑道。
“目前我们还空缺一名部务委员。”
“嗯。”林方政点了点头。之前部务委员是祖德义,现在他提了副部长兼编办主任,自然空缺了一名部务委员。
关于组织部的领导设置,是一件比较弯弯绕绕的事。
首先,组织部、宣传部等一类党的部门,不设党委党组,所以它们的决策组织,是部务会。相当于政府部门里的党组会。
其次,组织部部务会的法定成员包括部长、副部长、部务委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班子成员”。这些人固定出席,并对议题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有些副部长会兼任其他职务,以此获得正处级。比方说霍德宇和祖德义,分别兼任公务员局局长和编办主任。而雷清没有兼任,则只是副处级。巩飞兰本身就是正处级,她兼任的市委老干局局长,是惯例安排。而部务委员,在地市这一层是副处级,为了充实他们的工作,一般会兼任内设机构负责人,比方说兼任基层党建办主任。部务委员是一个过渡性职务,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步都会接任副部长甚至正处级副部长。
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叫部务会成员。这类人一般因为岗位特殊或者级别特殊被指定,每次召开部务会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列席会议,但不拥有决策的权力。比方说刘贤,他是市纪委派驻过来的副处级干部,为了保证决策自主性和监督独立性,就明确他是部务会成员,但不是班子成员。这跟政府系统有所不同,在政府系统里,纪检组长一般同时兼任党组成员,对具体事务决策拥有表决权。而李健柏则有点特殊,依据各地情况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让其兼任副部长或部务委员,有些地方则只是明确为部务会成员。
这几个人里面,除了雷清和刘贤是去年下半年交流过来的,其他人林方政在担任副部长兼编办主任时就已经认识,还一起开过部务会呢。比方说霍德宇,此前他还兼任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俗称“两新”工委书记,后来该职能划归市委社工部,由社工部部长兼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