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一词便为所有人描绘出了春夜江阔的场面,这是刻在华夏人基因里的共鸣。

听着歌,有人想到了家,有人想到了恋人。

现场一片漆黑,可又仿佛光芒万丈,每个人脑海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想象画面,如果脑海里的画面可以投影呈现的话,那现场大概是一副波澜壮阔的旖旎奇景。

忽而琵琶转了曲调,沈予微唱诵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直播间的观众们就像小朋友一样积极抢答,并且是答对了能得小红花的那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毕业好久了,不记得,这首诗词和夏天有关吗?】

【就是描写乡村夏日夜景的!】

华夏的古诗词很多都是唱诵的,比如乐府诗,比如词,只是过了那么多年,这些词曲的乐谱大多已经失传。

像《西江月》就是唐朝时候的流行歌曲,它原曲比较哀伤,传到宋时,这曲的调子有些许变化,辛弃疾在写《西江月》时,又增加了一些自己的变动,所以这首曲子没有太多伤悲,反而处处透着宁静。

而这种宁静由沈予微唱出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家听着歌,就好像趴在云朵上,乘着清风,飘荡在空中。

当沈予微唱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时,更多人回过神来,因为大多人对这句还是比较熟的。

直播间的观众为了应景,开始发【呱呱~~】。

就在大家沉浸在沈予微营造的夏日悠然氛围中时,沈予微手中的琵琶模拟出了古琴古朴的琴音,透着缕缕苦闷,所有人的心都为之一颤,随后琴音转回琵琶声,徐徐,急急,切切,营造出了风雨交加的场景。